患者:严先生,50岁,患者缘于2011年4月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乏力,随就诊湖南省湘雅第三医院行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,血清肌酶轻度升高,未给予明确诊断。8月份感觉双上肢乏力加重,随就再次诊湖南省湘雅第三医院,行肌电图,血清肌酶等检查,诊断为“运动神经元病”未行治疗,后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60付,未见效果。10月份出现肌肉颤动,后就诊于湘雅第一医院行肌电图,血清肌酶、肌活检。诊断为“运动神经元病”。住院治疗,给予激素等多种药物治疗后(具体治疗方案不详),症状有所减轻出院,出院后25天感觉手活动度差。
为求进一步诊治,于2011年12月20日就诊我院,行肌电图示:被检神经双胫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,余被检神经正常,被检肌右第一骨间肌、小指展肌、尺侧腕屈肌,双肱二头肌、双胫前肌、腓肠肌、股四头肌呈神经源性受损。血清肌酶谱示:AST 67U/L CK 1980U/L a-HBDH 204U/L LDH-L 486U/L CK-MB 170%。门诊以“痿证、运动神经元病”收入我病区。现主症:双上肢无力,肌肉萎缩,伴周身肌束颤动,双上肢抬举费力,双手活动度差,精细动作不能完成。偶有心慌、气短症状,无晨轻暮重等现象,纳可,寐可,二便可,怕冷,体重下降10斤。近几日稍有感冒,现无不适症状。有高血压病史3年,平时服珍菊降压片,血压控制尚可,现已自行停药。
入院查体:T:36.5℃ P:92次/分R:21次/分BP: 140/98mmHg,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神清语利,偶有心慌、气短,查体合作。头颅无畸形,眼睑无浮肿,两侧瞳孔正大圆形,对光反射灵敏。口唇无苍白,伸舌居中,舌肌纤颤,咽反射基本正常。四肢肌张力正常,双上肢肩胛带肌萎缩明显,左侧为甚,伴有周身肌肉颤动,左上肢肌力II级,右上肢肌力III级,双下肢肌力Ⅳ级,双侧肱二、肱三头肌腱反射(-),双侧膝腱反射(-),双跟腱反射(+)。
入院诊断:中医诊断:痿证、 脾肾两虚; 西医诊断:1.运动神经元病、 2.高血压病。
诊疗经过:入院后查血常规:白细胞 12.9*109/L 粒细胞 8.0*109/L 尿常规、便常规未见异常;肝功能:TBA 31G/L 血电解质:P 0.94mmol/L 肾功能、乙肝五项未见异常;血流变:血粘度偏高,甘油三脂 2.8mmol/L。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考虑与患者近日感冒有关,给予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0.3g 4/日 口服以对症治疗,后复查血常规各项均恢复正常。心电图回报结果未见异常。根据患者化验、检查结果诊断明确,住院期间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。患者住院期间血压相对平稳,故未给予药物降压,中医以补脾益肾,养血通脉为治则,口服中药;西医营养神经、改善肌肉功能及微循环;辅以中医按摩、康复仪器锻炼治疗。住院期间患者诉睡眠差,给予谷维素片口服以改善睡眠,现患者睡眠情况较前明显改善。期间复查血清肌酶谱:AST 52U/L CK 595U/L a-HBDH 196U/L LDH-L 394U/L CK-MB 81%,血电解质回报结果未见异常。患者目前病情稳定。
出院情况:患者经过我院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,目前病情相对平稳,双手握力及双上肢力度均较入院时有所增加,肌束颤动较前减少,左上肢肌力II+级,右上肢肌力III级,双下肢肌力Ⅳ级,双侧肱二、肱三头肌腱反射(-),双侧膝腱反射(+),双跟腱反射(+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