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:赵先生,63岁,重庆人,患者主因“肢体乏力伴面部红色斑疹17月余”入院。患者缘于2009年4月摘除胆结石后出现发热,热退后渐出现四肢酸软无力,当时未予重视及给予任何治疗。病情进一步进展,面部出现红色斑疹,于2011年10月份至贵州省遵义医学院行肌电图等各项化验检查,诊断为皮肌炎(患者口述),未给予任何治疗,于2011年1月至重庆西南医院行各项化验及检查,诊断为皮肌炎,经住院治疗2个月(具体药物不详,患者口述),效果欠佳。近一个月病情进展加重,肢体乏力感较前加重,面部红色斑疹范围扩大。
为进一步治疗,患者于2011年9月21日来我院就诊,门诊以“皮肌炎”收住院治疗。现主症:肢体乏力,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松弛伴有肌肉压痛,双下肢近端肌肉压痛明显,起蹲及上下楼梯费力,面部散在红色斑疹伴有瘙痒,双侧眼睑,面颊部皮损改变明显。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,饮食可,二便正常。无心慌、胸闷,无晨轻暮重之现象。查体:T:36.2℃ P:94次/分 R:20次/分 BP:126/80mmHg发育正常,神清语利。头颅无畸形,面部散在红色斑疹,双侧眼睑及面颊部明显,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,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松弛伴有肌肉压痛,双下肢近端肌肉压痛明显,双侧上肢肌力Ⅳ级,双侧下肢肌力Ⅳ-级,双上肢肱二头肌、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,双侧膝腱反射正常,双跟腱反射减弱,腹壁反射正常存在,病理征阴性。
入院诊断:皮肌炎
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,血常规、尿常规、便常规、肝功能、乙肝五项、血电解质均未见异常,血沉:28mm/h;血清肌酶谱示:谷草转氨酶48u/L 肌酸激酶234u/L a-羟丁酸脱氢酶197u/L 肌酸激酶同工酶28%;结合患者症状、查体及相关检查,诊断“皮肌炎”明确,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,中医以滋补肝肾、清热凉血为主,给予口服中药;西医营养神经,改善肌肉功能,改善皮损症状类药物治疗,病情相对稳定,较前改善。
出院情况:患者经过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后,肢体乏力感较前改善,四肢近端肌肉压痛较前减轻,面部红色斑疹范围减小,颜色较前淡化,瘙痒感减轻。后带药回家继续治疗,随访至今病情稳,较出院时有明显好转。